技术交流
10kV线路架设规范及导线固定和连接图解
10kV线路架设规范及导线固定和连接图解
1. 放线前导线检查:裸导线不应有松股、 交叉、折叠、断裂、破损及腐蚀等现象;绝缘导线表面平整圆滑,色泽均匀,不得有气泡、鼓肚、沙眼、绝缘断裂及绝缘霉变等现象,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。
2. 导线弧垂观测:导线的安装弧垂按设计给定值确定,可用弧垂板或其它器件进行观测;导线紧好后,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±5%。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宜一致,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50mm。
代表弧垂
3. 导线的相位排列方式应为:三角和水平排列时面向受电侧从左到右ABC,垂直排列从上到下为BAC。
导线三角排列方式
导线水平排列方式
4. 当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,应设置耐张杆。直线耐张杆宜设置双侧拉线;转角耐张单杆宜设置三根拉线,一根方向为转角平分线上(外侧),另外两根拉线的方向为各自线路方向的反向侧。 分支线路第一基或第二基杆塔应为耐张型或增设四方拉线,以防分支线故障扯倒主干线路。
转角耐张单杆宜设置三根拉线,一根方向为转角平分线上(外侧),另外两根拉线的方向为各自线路方向的反向侧
5. 导线架设完成后,架空绝缘导线对地面、水面、建筑物及树木间的最小垂直和水平距离,应符合下列要求:
线路经过地区 |
垂直安全距离(m) |
水平安全距离(m) |
集镇、村庄居住区 |
6 |
- |
非居住区 |
5 |
- |
不能通航的河湖冰面 |
5 |
- |
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 |
3 |
- |
建筑物 |
2 |
1.5 |
街道行道树 |
1 |
1 |
档距 |
40及以下 |
50 |
60 |
70 |
80 |
90 |
100 |
120 |
1-10kV |
0.6 (0.4) |
0.65 (0.5) |
0.7 |
0.75 |
0.85 |
0.9 |
1.0 |
1.15 |
导线固定和连接
1. 耐张线夹选用:裸导线与悬式绝缘子连接宜采用NLL螺栓型耐张线夹,绝缘导线与悬式绝缘子连接时宜采用NXL楔型绝缘耐张线夹,型号应与导线截面相匹配。

螺栓型耐张线夹


楔型绝缘耐张线夹
2. 导线的固定应牢固、可靠,且符合下列规定:
1) 直线杆柱式绝缘子导线固定应采用顶槽绑扎法。


顶槽绑扎法
2) 直线转角杆采用边槽绑扎法,柱式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;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。

边槽绑扎法

边槽绑扎法
3) 直线跨越杆,导线应双固定,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处出现角度。
4) 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,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两侧不低于30mm。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。
5) 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,缠绕长度应超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不低于30mm。
6) 绝缘线路扎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单股塑料导线进行绑扎,绑扎方式及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。
7) 导线与拉线、电杆或构架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。
8) 转角耐张杆的三相引线连接按顺线路方向内角相对内角相,外角相对外角相的原则连接。
3. 引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:
1) 引线需有绝缘子固定,各相引线弯曲弧度应一致,各线夹应朝向一致;
2) 耐张杆、分支杆各相引线弯曲弧度应一致,各线夹应朝向一致, 裸导线连接宜采用楔型并沟线夹或C型线夹,绝缘导线连接时应加装绝缘罩;

楔形并沟线夹


C型线夹
3) 铜、铝导线连接时应有铜铝过渡措施;
4) 1~10kV线路每相引线与邻相引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;引线与水泥杆、拉线、横担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。
合肥鼎格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消弧消谐柜、过电压抑制柜、配电聚优柜、零损耗深度限流装置、配网故障管控系统柜、脉冲选线柜、单相接地处理选线监测柜、母线低残压保护装置柜、限流熔断组合保护装置、大容量高速开关、局放监测装置、无扰快切、过电压保护器、电缆护层保护器、浪涌保护器、氧化锌避雷器、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、CT二次过电压保护器、无线测温装置、小电流接地选线、数显表、消谐器、真空断路器/电缆绝缘监测、电弧光保护装置、电能质量监测、智能除湿装置、电缆头防爆及测温装置、智能终端等等
争取为建设现代化的智能电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